(田涧 )在秭归县郭家坝镇,农村交通事故频发,而且死亡率颇高。去年,郭家坝镇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5人,死亡率占全县的37%。“根治农村交通安全隐患!”这声“集结号”召集了秭归县多部门联合治理,势必将这颗“”根除。随即,郭家坝镇被列为秭归县农村道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试点乡镇。
夕阳西下,两辆警用摩托车从曲拐的山驶来。没错,他们就是郭家坝镇的长。汗流浃背的他们走进站,与当地交通协管员、员核对着今天的交通安全台帐。
“我们每天清晨从镇出发,沿线巡查各乡村道,平均一天得骑行100公里。”郭家坝镇辅警兼长杨晓丰说,“刚开始那段时间,几乎每天都能发现并交通违法行为。”
李祖兴是郭家坝镇王家岭村的治调主任,平日里义务当着村里的交通协管员和员。按他的话说,之前,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,自从当上了协管员和员,明显发现自己变了许多。
难是个热心人,经常骑着三轮车摩托车出村办事,有时乡里乡亲的说捎上一段,他也就答应了。李祖兴耐心劝说着难,希望他下次一定不要载人了,不然一旦发生事故,后果不堪设想。
去年仲夏,秭归县开始试行“职业长+义务”的新型模式。这套班子主要负责农村道交通秩序、入户安全宣传、红白喜事交通安全报告、学生上下学时段交通管理、排查道安全隐患等职责,实现每条乡村主干道安全监管全覆盖。
该镇财政先后投入20万元,建立全县首个农村交通站,聘请2名辅警为职业长,考核选拔10名村干部为义务交通安全员,并为他们配发协和“四件套”警用装备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在全县铺开这种模式,力争2018年底全部建成。”秭归县副县长、局长杨劲峰说,“让我县农村道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,让百姓出行更安全!”
“在农村老人骑摩托车而且无牌无照的情况很多,大多都还是熟人,执法和很为难。”员李祖兴说,“有时候我们年轻人还反过来被老人骂,搞的不知道说什么好。”
“您儿知不知道骑机动车要带头盔啊?而且无证驾驶是违法的!这么大年纪了得注意安全啊!”李祖兴对老人说到。
面对向这样无效还反生恶意的村民,李祖兴都很为难。但现在他遇到这样的情况,就直接用手机拍照上传,等待镇进行后续处理。
由秭归县自主研发的农村道安全社会化管理平台主要是由“驾驶人、机动车、安全隐患、红白喜事”四个模块组成,通过长、员实时传送的图片及案情简介,后台操作人员会及时分发给相关部门,协助处理。
“秭归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滑坡,社会化平台的运用还能实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。”郭家坝所长王鸿介绍说,“假如某处发生道滑坡,驻村员能够快速赶往现场并通过手机视频或拍照发回云端,后台接收后能快速启动反应机制,让救援更快捷。”
的确,长和员通过对讲机、电话语音形式可能无法清晰描述事发现场情况,通过“视频+照片+文字”的立体化信息源实时上传能够真实且及时的还原现场,给后续处理带来便利。
“要想在农村视频全覆盖难度较大,因此手持‘云端’起到了大作用。”秭归县副县长、局长杨劲峰说,“通过长和各村员网格化巡逻,能够实时监测农村易发、突发的事故,其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下将农村安全最大化。”
“农村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是村民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淡薄。”秭归县交通大队大队长王竹毅说,“提高他们的意识是我们降低事故率的攻坚难题。”
黄是郭家坝镇桐树湾村的“老村支书”,当问到为何想到义务加入交通员时,他的一番话打动了在场所有人。
“我就是想去劝那些不守规矩的人,这是在他们的命!”黄说,“道理再难讲也要讲,不然就是害了他们……”
几天前,黄在执勤时看见一年轻人骑着摩托车,载着人,还没带头盔。他当即将他们拦下询问情况。
“旁边都是十几米深的坎,万一掉下去有可能小命都没了。”黄感慨地说,“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当员的理由了,因为见得太多。”
在郭家坝镇10名义务交通员日后还会发展到20个,甚至更多……只有当全民参与,人人都体验过交通员这个角色后,农村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。
老子有钱,老子有钱登录,老子有钱平台